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10的文章

童年的驚悚回憶: 殺人驚嚇館

相較於作者其他的作品,這本書算是相當輕鬆好讀,以往我下定決心要再晚上兩三個小時讀完的書,沒有一本讀完的;可是這本書很輕易達成我的目標。推理小說有趣的地方是,作者可以玩一些文字遊戲,他可以隱瞞一些事,但是卻又不損情節的上下連接。經典之作還算是歌野晶午的[在櫻樹抽芽時,想你],讀者會覺得最後有點被作者耍了,但是卻又找不到不合理的地方。 雖然這本書作者也玩了一些文字遊戲,隱瞞了一些事沒對讀者說,但是就技術層次而言,並不是太高明。也無怪乎作者一開頭就為了自己打預防針:[這本書是給青少年看的]。雖說裡面的詭計其實並不高明,而是作者刻意隱瞞下所構築出來的幻象,但是在館內氣氛的鋪陳,以及隨著真相一步步揭開,引起讀者那逐漸升高的驚悚感覺,卻是相當出色。最後的結尾也讓讀者有不小的想像空間,雖不像胡斐那一刀究竟砍不砍下去那種情義的兩難,但也讓詭異氣氛隨著小說結尾仍縈繞在讀者心中久久不散。 讓裡面氣氛加分的,還有那配合情節推展的插畫;無論是虛弱神秘的少年、令人悚然的人偶、或是行事怪異的老人,都在插畫裡恰如其分的表現出來。此外,書皮裡的隱藏封面,也有讓大家嚇一跳的感覺,或許台灣出版社是奠基於這種驚嚇感,才設計這麼平實的書皮吧。

Add adb path for sudo

筆記一下。 在.bashrc #Alternative 1: alias adb alias adb='/home/chihyen/android-sdk-linux_x86/tools/adb' #Alternative 2: export PATH export PATH=${PATH}:/home/chihyen/android-sdk-linux_x86/tools #re-select the PATH for sudo alias sudo='sudo env PATH=$PATH'

沒有中國模式這回事

[沒有中國模式這回事]這本書還蠻讚的,裡面說到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的背景與快速起飛的緣故。佐以民國初年、晚清以及國民政府八年抗戰的背景來述說從1978年以來的中國改革開放為何能夠讓中國的經濟快速成長。 裡面的歷史描述當然和我們小時候看的歷史大異其趣,無論是晚清的欲振乏力或是民國初年的紛亂擾嚷,其實都有它在歷史上的背景與原因,絕不是單純的政府腐敗無能或是軍閥割據一兩個現象就可以帶過。其實從清末中國門戶開放後,中國的發展就已經與全球聯繫在一起了。 我覺得它裡面有句話說得很對,經濟學家是帶領大家了解這個世界經濟運作的真相與原理,而不是預測明天股價和財務商品的趨勢。 對於在台灣討厭中國的人或許喜歡中國的人都需要看看,畢竟這個惡鄰居/好鄰居在全球經濟的位置可也是大到我們無法忽略了。 最近就專心把這本書看完吧!

[猶大之裔]追求永生的代價與責任

剛剛把[猶大之裔]看完,很不錯的吸血鬼小說,看完覺得南方吸血鬼系列的情節遜色不少...猶大之裔的女主角活出了她的個性,小說場景的切換也流利順暢...雖然是個大部頭的書(500頁),卻也是相當精彩的故事! 雖不脫於德古拉的吸血鬼能力設定, 但讓吸血鬼得以生育繁延這個設定讓故事有了一些可以發展的活門。而裡面搏鬥的場景與吸血鬼能力的展現,也不亞於任何關於吸血鬼電影所呈現的動作與特效。最後讓主角不想尋死的理由也蠻溫馨的。   我現在真的覺得任何系列小說出超過三集絕對會往難看的方向發展,夜城是這樣,南方吸血鬼系列也是這樣,更別提那抓不到重點的獵命師傳奇了....

輕輕幹譙九把刀

我沒有看過他所有的小說,大概看過 恐怖病狼嚎、魔力棒球、功夫,殺手系列的一兩本 再來就是獵命師傳奇了。 對於一個初嚐閱讀滋味的新讀者來說,他的書就像是一碗濃稠稠 口味相當重的湯,喝下去的第一口,對於讀者的味蕾有震撼性 的美味感。 好喝啊! 讀者第一個印象就是如此。 像食神的撒尿牛丸,新奇、好吃又好玩。 加上他寫的序有時很有梗,還挺幽默的,創造另一種書的特色。 隨著閱讀越來越多種書,讀者慢慢發現,原來閱讀滋味是那麼多種, 濃的淡的,輕鬆的嚴肅的,簡單的困難的。 這樣只會有一種結果,一個無法跟著成長的作家,很難再吸引原本 的讀者。 這樣其實也沒什麼不好,因為總會有新的讀者買帳,他也會持續生產 新的重口味濃湯,閱讀市場,就是會有這樣的供需。 不喜歡他的書,只代表一件事,讀者本身的閱讀品味改變了,不再只是貪戀濃湯 的美味,而想去嚐嚐其他的酸甜苦辣的滋味。 或許十年、二十年後,我或許會懷念這美味而熱血的湯頭,好好回過頭來 再次嚐嚐聞聞這道道九把刀煮出來的小說濃湯吧! 只不過現階段不會想再看了... 獵命師的主角要生要死,隨便吧~ 獵命師的主角是誰,隨便吧~ 都市恐怖病要不要做個結尾,隨便吧~ 殺手系列要寫幾本,隨便吧~ 最後所有系列要不要來個大鍋炒,隨便吧~ 因為我現在吃不下了...

懷舊?

正如每個年代都有它的問題一樣,每個年代也存在它的美好。 會懷舊的原因,很簡單,我們只記得舊年代的美好,而遺忘舊年代的問題。 群體記憶,會選擇性遺忘那痛苦的、悲傷的事件。 存留到現在的,是美好的、閃亮的過去時光。

人生就是不斷追求那一滴荒漠中解渴的露水

喔,被噗浪慣壞了,害我現在思考文章的長度都不能太長。 為什麼想到這個標題,其實是在洗澡的時候想到的。那是我跑完捷運9圈後,回家沖涼,那第一道水從我頭上淋下那一當下的想法。而那一瞬間,是整個洗澡過程中最暢快的感覺,就像運動完口渴至極所喝下的第一口飲料或是開水那樣滿足。 想想,人生也是這樣, 我們努力工作,忍受職場壓力與各式各樣的磨練,遇到各式各樣的人,發展出各式各樣的關係。也因為如此,我們努力規劃人生,在苦痛之餘尋找那快樂存在的機率,偶爾透口氣,偶爾享受一下清閒;而這些過程中我們成長、我們成熟、我們變老,最後我們死亡。 在這些過程中,或許我們有些人虛擲了人生時光,有些人留下一屁股爛攤子要後人收拾,但也有些人留下了造福後人與大眾的成就;這一切造就了歷史,而我們則被編織在這條浩瀚織錦中的一小段絲線當中。 無憾此生,這是對自己人生最完美的終點吧!

(更正)NDIS Packet Sequence number

Wireshark真是好物,還是要記錄一下,和log相互對照後,可以知道一般TCP/IP Packet在FTP data時大小是1514 bytes,Ack data大小是54 bytes。 在NDIS Packet的structure下 有cBufferCount,FTP data有分四個Buffer,分別是14, 20, 1320, 160,所以共1514。 Ack data則分成3個Buffer,分別是14, 20, 20。 Ack data是在receive data packet裡面接收,而裡面的NDIS packet其實就是塞成一個54byte的packet大小,因此直接往第34byte去算Sequence number和Ack number。 真正的TCP header是從34 byte後開始,對FTP data是1320,對Ack為20。而根據Header的分布,Seq number則是在Header開始的第5個byte到第8個byte。 對於分析Packet loss,Sequence number是一個重要的目標。

喝一杯熱咖啡的方式

有幸聽到一位調酒老師分享喝咖啡的方式,才深深覺得,之前喝咖啡的方式是糟蹋了咖啡。 如何去享受一杯咖啡? 首先,當你泡出了一杯黑咖啡,無論是水溫、咖啡豆(粉)的新鮮度、煮泡的器具以及沖泡過程,自己覺得都恰到好處沒有太大失誤時,基本上它就是杯好咖啡。 這時候,一般人,包含我,接著就會依自己喜好去添加牛奶(奶精)或是糖粉。 對於享受一杯咖啡的味道,這是錯誤的。 耗一番工夫泡出來的咖啡,當然就是要先品嘗它原始的風味。首先,剛泡好時,先輕輕啜飲一小口,感受原始風味帶給你味蕾各式各樣的滋味。 接著,隨著溫度的下降,讓嘴巴細細去分辨每一口咖啡在不同溫度所帶來的風味。 最後,剩下最後一口咖啡時,就要像吃完大餐後,上最後一道甜點一般,加上糖或牛奶,讓自己的舌頭可以走完咖啡之旅最末段的美好。 雖然聽起來還挺麻煩的,但是在這品味咖啡的過程中,感受那種悠閒的氣味與滋味,在忙碌的生活中,也是一種小小的放鬆。

歲月太匆匆

每當新聞播著,有那個名人逝世,他過去曾經如何風光,對於世人或是該領域有多大貢獻,我就感受到,又一個時代的逝去。 我們對於時間的感受,是很微妙的。歷經求學、求職、工作、結婚、安家,鎮日忙錄的人們,絲毫不覺得時間的飛逝。偶爾一抬頭,發現身旁的父母已然年邁,鏡中的自己也不是記憶中那個少年/少女。這時候,我們感受到歲月流逝的匆匆。 另外一個時候,就是電視製作某個重量級藝人或是名人逝世十周年或二十周年的紀念特輯。如果自己經歷過那個藝人或名人的輝煌年代,在播放紀念特輯時,也能感受到歲月流逝的匆匆。 [原來過了這麼久了啊...] 我自己有時會因此無意間低吟著,然後張開雙手,反覆看著手的皮膚紋路... [時間...好快啊...] 十年後的我,也許還是這樣感嘆吧。 那個曾經期待趕快長大的小男孩/小女孩,現在卻希望時間能過得慢一點。 我們都會這樣吧!

機器人系列--鋼穴與裸陽--那些已經發生的與將要發生的事

一個人到底能不能預測未來,至少艾西莫夫以他的機器人系列告訴我們: 在某個程度上,是可以的。 雖然有所落差,但是目前這個世界正逐漸邁向艾西莫夫筆下的那個地球。人口變多,糧食供給逐漸吃緊,加上石油的藏量逐日消耗,石油經濟在不遠的未來會不復以往的繁榮。 取而代之的,是另外一種生活哲學,另一種生活態度。人們必須要向現實妥協,向有限資源的大自然妥協。石油時代,我們像是在滾輪上面不斷奔跑的老鼠,由石油不斷提供滾輪的動力。當滾輪崩壞後,我們才知道滾輪以外的世界;人類再次可以腳踩踏著孕育自己祖先生命的土壤,謙虛地向這個土地求得本身的溫飽。 鋼穴和裸陽的地球人,把自己孤立在名為城市的洞穴中,對於外在的世界,他們患有開放空間的恐懼症。 對我而言,常在書裡看到的是幽閉恐懼症,這種對開放空間恐懼的描述,倒是第一次看到。沒想到幾十年前艾西莫夫就已經寫出來了。對照現實的我們,在科技與文明的雙重保護之下,我們的確離先人的生活方式越來越遠,而先人對自然的知識與智慧,也慢慢流失在世代與世代的傳承之間。 現代人已經茫然生活在自己所築的剛穴之內。所謂的接觸自然,只是假日時開著大車到所謂的自然景觀地去駐足一番留下垃圾和污染之後,翩然離去。我們接觸自然的方式,應該是多了解它們,了解它們和我們的關係,才知道要如何去保護它們,去接觸它們。 但是,以目前來說,忙碌的現代人,注意力卻被每天的資訊和工作給填滿了,要他們再費心去注意這些東西,是很難的。 或許,要等到石油耗盡之後,世界會停擺一小段時間,我們才有機會審視自己的作為與反省自己能為孕育自己的地球做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