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Laptop with Ubuntu and bumblebee to setup the dual sreen

這是我在想讓Ubutnu用dual screen時所遇到的問題(Laptop主螢幕,)。
NB/Laptop: HP Pavilion 15 bc026tx
Display card: Intel HD Graphic 530(NB embedded screen) | NVidia GeForce GTX 960M(HDMI port)

OS: Ubuntu 14.04
Windows Manager: lightdm

好了,主要就是這兩個折磨人的小妖精顯卡了
內建螢幕的輸出是使用intel HD graphic 530這張卡,而HDMI輸出則是靠NVidia GTX 960M

這對Windows 10是沒甚麼問題,但是對ubuntu的lightdm(Xorg)來說就是搞死人的問題了。

因為Xorg的輸出只認一張顯卡,所以要不,全讓Intel去弄,或是全讓NVidia去弄,一人分一半好像是不成啊~~

好在,NVidia被Linux的老大Linus靠北之下,就推了一個Bumblebee(for Laptop)| Optimus(for Desktop)

這些主要是讓Desktop| Laptop可以全靠一張卡(Intel內顯或是NVidia獨顯)來處理視訊輸出。

在這過程有遇到PCI bus error的問題,所以就從這個東西先開始。
PCI error通常是你裝了NVidia顯卡的driver後(用Synaptic裝)
大概會像這樣的訊息:

0000:00:1c.5: PCIe Bus Error: severity=Corrected, type=Physical Layer, id=00e5(Receiver ID)

這個解法先從grub去解決,重點就是boot with pci=nomsi 這個參數做起

sudo cp /etc/default/grub /etc/default/grub.bak  //備份grub設定

sudo vim /etc/default/grub //編輯grub設定檔

grub檔案裡面有一行
GRUB_CMDLINE_LINUX_DEFAULT="quiet splash"
改成
GRUB_CMDLINE_LINUX_DEFAULT="quiet splash pci=nomsi"

最後一定要下
sudo update-grub 
這樣grub的設定才會吃進系統
之後重開機
sudo reboot

好,開始進入重頭戲。
1. 先安裝bumblebee(用synaptic安裝bumblebee-nvidia),它會自動幫你裝其他dependency
    裝完後記得把你的user id加到bumblebee的user group裡面
    sudo gpasswd -a YOUR_USER_ID bumblebee
2. 使用Additional driver來確認目前Ubuntu在你機器上使用的NVidia driver的版本,像我的就是nvidia-352,一樣用synaptic去裝driver,用additional driver選你剛剛裝的driver,然後重開機

3. 沒意外筆電螢幕在進入lightdm後會一片黑(因為這時候輸出會切到HDMI),這時候就用Ctrl+ALT+F1切到terminal登入,修改
/etc/bumblebee/bumblebee.conf
改下列幾行設定(請記住,driver版本不一定是352請確認自己的版本修改)
Driver=nvidia
KernelDriver=nvidia-352

XorgModulePath=/usr/lib/nvidia-352/xorg,/usr/lib/xorg/modules

4. 修改 /etc/modprobe.d/bumblebee.conf
加入這行
blacklist nvidia-352

5. 修改/etc/bumblebee/xorg.conf.nvidia,改兩行
    Option "UseEDID" "true" //本來是false
把Option "UseDisplayDevice" "none"加#號註解掉
6. 重開機

7. 進入桌面後,下指令(先確定HDMI接到外接螢幕了)
sudo intel-virtual-output(適用於HDMI主要由NVidia顯卡輸出的NB)

8. 使用xradr確認顯示裝置狀態,如果有VIRTUAL1 connected的話,沒意外就是成功了,看一下你的外接螢幕吧!


**例外處理: 要是不幸,進入lightdm登入畫面,而你NB螢幕沒畫面,外接螢幕也沒畫面,莫急莫慌莫害怕,你需要:

1. Ctrl+ALT+F1(F2 or F3)進入其他terminal介面,登入帳號
2. 移除有NVidia driver
    sudo apt-get purge $(dpkg -l | awk '$2~/nvidia/ {print $2}')
3. 重開機
參考資料:
https://wiki.archlinux.org/index.php/Bumblebee
http://askubuntu.com/questions/748078/nvidia-geforce-930m-driver-and-pci-bus-error
https://wiki.ubuntu.com/Bumblebee
http://askubuntu.com/questions/452556/how-to-set-up-nvidia-optimus-bumblebee-in-14-04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UML]學習筆記-循序圖型(Sequence Diagrams)-8

定義 如果說之前提到的物件圖型是描述一個時間點的系統運作的樣子(memory snapshot),那麼循序圖型就是表示系統要做某件事情的那段時間內,運作的樣子(一個連續的過程)。 循序圖的重點是在描述一件事情,以及系統要完成這件事情的一連串動作,也是一種軟體系統運作的動態圖型。 上圖就是一個循序圖型,而有下圖的解析。循序圖會以做的動作(任務)出發,並列出所以參與到的物件/類別。接下來由上到下就是動作與物件彼此間的順序運作關係。下圖可以清楚展示出物件與類別/任務的互動關係。 循序圖組成的元素 有以下元素組成 -物件節點(Object Node) -生命線(Lifeline) -活化區塊(Activation Box) -訊息(Message) -內部訊息 -解構物件 -迴圈 要建構循序圖,必須要確定要描述的任務為何。 確定任務後,就要列出任務會用到的物件(即為物件節點)。 物件節點 ***************************************************** public class TestThermos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HotWaterContainer h = new HotWaterContainer( 2 );          CoolWaterContainer c = new CoolWaterContainer( 50 );          ThermosGui g = new ThermosGui();          Thermos t = new Thermos(h, c, g);   ...

[UML]學習筆記-狀態圖型(Statechart Diagrams)-10

定義 狀態圖型主要會應用到軟體系統中,某項任務的生命週期。任務的生命週期中,會有不同的狀態,藉由不同狀態的檢視,可以去檢查任務是否有未考慮的情況或是邏輯的謬誤。 上圖就是表示一個執行緒的生命週期,還有它本身的狀態變化。 另外,狀態的數量必須是有限的。 組成元素 狀態節點(State node) 狀態圖型主要使用兩個特定的符號來表示生命週期的開始與結束。 初始狀態(Initial State),使用實心黑色的圓形。 結束狀態(Final State),使用實心黑色的圓形,外層再包一圈空心的圓形。 除了開始和結束外,狀態節點就是表示生命週期的某一種狀態,它的節點內容包含兩個部分。 名稱區格(Name Compartment) 內部轉換區格(Internal Transition Compartment) 通常內部轉換區格會因簡化而省略。 下圖就是含有內部轉換區格的狀態圖型 接下來仔細解釋名稱區格以及內部轉換區格的定義 名稱區格 名稱區格的文字表示生命週期中的一個狀態,UML的規定並非必填,如果沒有填寫就稱為匿名狀態。 內部轉換區格 內部轉換區格主要用來表示狀態節點內部的轉換狀況,這個地方使用四個標籤來說明進入狀態節點後到離開狀態節點時,狀態節點內會做哪些動作。 entry: 進入狀態節點的動作 exit: 離開狀態節點時的動作 do: 停留在此狀態節點時執行的動作 自訂標籤: 使用下列格式來自訂標籤與動作 其實跟其他標籤格式差不多,除了標籤名稱外,就是有參數可以去填寫。 轉換(Transition) 在狀態圖型中,兩個狀態節點間的標示就稱為「轉換」,用來表示狀態節點間如何轉換過去的。 轉換標示的格式如下。 事件名稱: 通常會是物件/類別的方法名稱 參數: 可選擇性的宣告,就是傳遞給事件的參數 條件: 可選擇性地宣告,用來表示狀態轉換的條件 這邊用個修改紀錄的的狀態圖來做例子。 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到[update record]的狀態可以經過update的事件後,來到達下一個狀態[record updated] 子狀態(Sub-State) 從之前開飲機的例子來說,狀態圖可以如下圖。 ...

[UML]學習筆記-活動圖型(Activity Diagrams)-11(全系列結束)

定義 活動圖型是用來顯示軟體系統中特定的活動情形,和其他圖型最大的差異,就是它專注在「活動」上面,而不會去理會物件、類別相關的問題。 因此,活動圖型只關心活動的開始、過程、與結束,使用一般流程圖的方式來繪製就可以了。 譬如一個偵測溫度到自動加溫的活動流程。 活動圖型的用途 針對循序圖型中比較複雜的訊息傳遞加以說明 顯示狀態圖裡面較複雜的狀態轉換事件 說明合作圖型裡面的訊息 圖型組成的元素 活動圖型由下列的基本元素組成。 狀態與活動(State and Activity) 轉換(Transition) 分支(Branch) 分歧與結合(Fork and Join) 水道(Swimlane) 狀態與活動 狀態元素其實和狀態圖型中的開始與結束狀態是相同的,而活動則是圓角矩形來表示。 上圖如果轉成程式碼會是下面的樣子 轉換 轉換主要是一個箭號,用來連結活動圖型中的狀態與活動。只有在分支出來的箭頭才會在上面加上說明或是條件。 分支 分支會根據判斷式而導向不同的活動,分支後的轉換就需要加上說明或是條件。 水道 活動圖型中,活動流程可能很單純在一個方法或類別中就完成了,但是也有可能是由不同的角色去一起完成流程。 下圖是一個聊天的程式。 圖中,以Mary發訊息給[Chat Server]的流程來說,就需要使用不同的「水道」來區分不同角色所負責的活動。 水道也可以使用行為者標記來表示角色,這樣可以讓活動圖型更加清楚。像下圖就是是客戶去購買產品的活動流程。裡面的角色就包含了[客戶]、[服務中心]、以及[訂單系統] 分歧與結合 以聊天程式的客戶端來說,其實有同時執行兩個執行緒,一個是sender,用來傳送訊息,一個是receiver,用來接收chat server回傳的訊息,因此可以使用Fork來顯示這種同時進行的活動 在圖中,分岐的表示是使用一條粗黑線來分成兩個執行緒所做的事情。 結合的部分,就是要把分歧的活動再次結合成一個活動的表示方式。 上圖的計算機就是一個結合的典型例子,它裏頭的活動運作的加減乘除活動之後,均會顯示在一個統一的活動(螢幕顯示)上。 程式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