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新春過後一連串的新聞:低溫冷氣團來襲、原物料上漲、糧食危機、林義雄反核立場不再那麼堅定不移等,都可能顯示了一個訊息:全球的能源危機正在逐步逼近當中。
不論是紀錄片[不願面對的真相]討論全球暖化的問題,或是我想討論的這本[沒有石油的明天]
所討論的能源問題,都可以說明一件事--人們必須為可能到來的文明退化做好心理準備。
當我們手敲打著鍵盤,盯著20吋液晶螢幕的美麗畫面,耳朵塞著耳機,聽著iPod所播放的音樂,一切是多麼美好。看著Apple推出的新型薄型筆電,是多麼讓人驚艷與喜愛。網際網路的無限延伸以及全球物流的緊密結合,全球化為企業帶來了可觀的成長。
大家在討論著網路創業的美好與無限希望,在連鎖超市購買便宜好用的產品,開著馬力十足的休旅車,徜徉寬闊平坦(在台灣可能不是)的馬路上,開口說著那個2.0、這個2.0,到處都是2.0。
假日休閒時,一般人可以享受想吃什麼與買什麼有趣的東西那種愉快的休閒時光,食物與貨品並不是問題,人們只需要選擇(在自己負擔得起的範圍內)。然而,這一切美好的生活,都是奠基於石化工業中,那些太陽能濃縮數萬年或者更久的結晶產物。
看完這本書,第一步,會先與週遭生活相驗證。的確,有些事逐漸在發生,而且也似乎逐漸往書中所說的趨勢在走。
首先,全球暖化所造成的是兩極冰山的消融,而洋流的循環因此受到影響;當洋流受到影響時,原本應該對氣候產生調節作用的洋流失去了它的調節功能,因此更加嚴寒的天氣會出現在某些原本溫暖的地區,而這些或許可能可能加速小冰河期的來臨。這個洋流異常的現象,在號稱最厚的德國小說[群]亦有提及。
其次,作者提及,石油產量若下降,倚靠石油所生產的肥料量也會下降,屆時,農業所面臨的,是糧食減產的問題。過去在石化肥料的幫助下所滿足的糧食供應,將可能會因為短缺而對全球人口產生衝擊。這時,在工業化耕作下所造成土壤破壞的問題,也將漸漸地浮現。
再來,奠基於石化經濟下的金融產業也會大亂,衍生性的金融商品以及其他的繁雜金融遊戲將可能會因為底層的能源問題而逐漸瓦裂崩解。當糧食的供應與全球化的崩解,所謂國際金融市場或許會消失或者轉向較為集中的地區性角色。
某個銀行的口號[環球金融,地方智慧],我想,以後的重心會再後面四個字吧。
全球化的基礎--物流也將因石油的減產而受到影響,或許會走向風力航行的老路子(飛機的成本太貴),但這也為全球供應鏈的即時性埋下許多不可知的變因。所謂的[在地生活]已經不是說說而已,而是一個不得不為的事實。我們得學會自己生產生活必需品,並且更重要的是當東西壞掉--你必需學會修理或者是請別人修理--因為換一個新的成本會太高,或者根本買不到。
當然,有人說,我們不是有替代能源嗎? 很不幸的,作者很詳細的分析了這些替代能源,除了核能外,其他都不太合乎成本效益。換句話說,其他的替代能源的成本效益可能是你投下一桶原油的能量而只能獲得一桶半原油的能量。
太陽能,受限於天氣。氫、甲烷的製作成本太高而且在配送與儲存都沒來石油來得穩定。儲存與配送石油只須常溫常壓,但很不幸的,氫和甲烷需要高壓低溫才可順利配送。核能---就算沒有石油可用,你會想在你車上裝這玩意兒嗎?
太多物理上的瓶頸存在在這些替代能源上了。我們能來得及一一克服並且好整以暇等待油荒時代的到來嗎?對於科學家來說,這是巨大的一堵城牆,想要跨越它,人類或許得在上頭去尋找一些可能不存在的隙縫。
對於一般人來說,自己先做好心理建設總是來得有用!
有句話說:[問題,是來自期望與現實的落差。]
我們該開始稍微降低一下期望了吧。
PS.附近的店家燒餅油條漲到30了。
不論是紀錄片[不願面對的真相]討論全球暖化的問題,或是我想討論的這本[沒有石油的明天]
所討論的能源問題,都可以說明一件事--人們必須為可能到來的文明退化做好心理準備。
當我們手敲打著鍵盤,盯著20吋液晶螢幕的美麗畫面,耳朵塞著耳機,聽著iPod所播放的音樂,一切是多麼美好。看著Apple推出的新型薄型筆電,是多麼讓人驚艷與喜愛。網際網路的無限延伸以及全球物流的緊密結合,全球化為企業帶來了可觀的成長。
大家在討論著網路創業的美好與無限希望,在連鎖超市購買便宜好用的產品,開著馬力十足的休旅車,徜徉寬闊平坦(在台灣可能不是)的馬路上,開口說著那個2.0、這個2.0,到處都是2.0。
假日休閒時,一般人可以享受想吃什麼與買什麼有趣的東西那種愉快的休閒時光,食物與貨品並不是問題,人們只需要選擇(在自己負擔得起的範圍內)。然而,這一切美好的生活,都是奠基於石化工業中,那些太陽能濃縮數萬年或者更久的結晶產物。
看完這本書,第一步,會先與週遭生活相驗證。的確,有些事逐漸在發生,而且也似乎逐漸往書中所說的趨勢在走。
首先,全球暖化所造成的是兩極冰山的消融,而洋流的循環因此受到影響;當洋流受到影響時,原本應該對氣候產生調節作用的洋流失去了它的調節功能,因此更加嚴寒的天氣會出現在某些原本溫暖的地區,而這些或許可能可能加速小冰河期的來臨。這個洋流異常的現象,在號稱最厚的德國小說[群]亦有提及。
其次,作者提及,石油產量若下降,倚靠石油所生產的肥料量也會下降,屆時,農業所面臨的,是糧食減產的問題。過去在石化肥料的幫助下所滿足的糧食供應,將可能會因為短缺而對全球人口產生衝擊。這時,在工業化耕作下所造成土壤破壞的問題,也將漸漸地浮現。
再來,奠基於石化經濟下的金融產業也會大亂,衍生性的金融商品以及其他的繁雜金融遊戲將可能會因為底層的能源問題而逐漸瓦裂崩解。當糧食的供應與全球化的崩解,所謂國際金融市場或許會消失或者轉向較為集中的地區性角色。
某個銀行的口號[環球金融,地方智慧],我想,以後的重心會再後面四個字吧。
全球化的基礎--物流也將因石油的減產而受到影響,或許會走向風力航行的老路子(飛機的成本太貴),但這也為全球供應鏈的即時性埋下許多不可知的變因。所謂的[在地生活]已經不是說說而已,而是一個不得不為的事實。我們得學會自己生產生活必需品,並且更重要的是當東西壞掉--你必需學會修理或者是請別人修理--因為換一個新的成本會太高,或者根本買不到。
當然,有人說,我們不是有替代能源嗎? 很不幸的,作者很詳細的分析了這些替代能源,除了核能外,其他都不太合乎成本效益。換句話說,其他的替代能源的成本效益可能是你投下一桶原油的能量而只能獲得一桶半原油的能量。
太陽能,受限於天氣。氫、甲烷的製作成本太高而且在配送與儲存都沒來石油來得穩定。儲存與配送石油只須常溫常壓,但很不幸的,氫和甲烷需要高壓低溫才可順利配送。核能---就算沒有石油可用,你會想在你車上裝這玩意兒嗎?
太多物理上的瓶頸存在在這些替代能源上了。我們能來得及一一克服並且好整以暇等待油荒時代的到來嗎?對於科學家來說,這是巨大的一堵城牆,想要跨越它,人類或許得在上頭去尋找一些可能不存在的隙縫。
對於一般人來說,自己先做好心理建設總是來得有用!
有句話說:[問題,是來自期望與現實的落差。]
我們該開始稍微降低一下期望了吧。
PS.附近的店家燒餅油條漲到30了。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