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現在記者不但沒唸書,連漫畫都不看了= =

http://www.nownews.com/2009/03/10/91-2420163.htm

隨機殺人的失業男子供稱,是看了一本叫《銃夢》的日本漫畫後,讓他深感殺人可以轉運,而《銃夢》這部漫畫主要是講一位機器美少女在墮落城市裡要藉由不斷殺 人,才能生存的故事。對此,精神科醫師認為,這種邊緣性的人格特質,一旦遭受環境的壓力刺激,就很容易就會做出失控的事情。

《銃夢》這本日本漫畫裡,描繪的全是暴力虐殺的情結,翻不到幾頁就會出現死亡的字眼,故事裡的對話更是凶殘,像是「每天如果聽到你的哀嚎,我就會很幸福」、「為了生存,我必須吸取別人的腦漿」,故事中主角殺人的武器,正是黃姓凶嫌所使用的鐵鎚。

《銃夢》在民國82年在台上市,9年後發行第二版,業者表示,第二版看的人比較多,漫畫內容是講一個機器少女在墮落城市裡,要藉由不斷殺人才能存活,不過翻來翻去,漫畫裡並沒有表達出像嫌犯說的「殺人可以轉運」的意涵。

書田精神科醫師江漢光指出,「這是種邊緣的人格特質。」一種邊緣性的人格特質,加上環境背景等一連串的打擊,讓黃姓凶嫌這顆不定時炸彈失控殺人, 醫師表示,漫畫要引導行為必須要有足夠的誘因,大部份人對於暴力漫畫還是很理智,不過我們觀察到不管是漫畫本身,或者是漫畫店裡並未將《銃夢》做分級處 理,反而被歸類在少女漫畫,隨手可得。

不僅如此,封底還有新聞局字號,表示當時主管機關同意放行,漫畫是否能引導犯罪,雖然還有討論空間,不過如果沒嚴加管理,難保類似的悲劇不會再發生。(新聞來源:東森新聞記者賴思豪、王鴻年)
----------
我相當不爽。

什麼叫"一個機器少女在墮落城市裡,要藉由不斷殺人才能存活",我只知道,那個少女只是在戰鬥中找尋生存的意義而已;藉由不斷殺人才能存活是倒果為因的說法,那個少女(女主角)並不是殺人狂!

"故事中主角殺人的武器,正是黃姓凶嫌所使用的鐵鎚",什麼鬼啊!主角是凱麗,不是依德,而且依德用鐵鎚是為了彌補他身為人類為了對抗人造人所挑選的武器。

至於那些兇殘的對話,是故事中出現的第一個反派(相對於主角)所說的話,而可恨之人亦有可憐之處,那些記者們到底把第一個反派的來龍去脈搞清楚了沒?

然後,反過來,我們來看看維基對於這部作品的說法:

作品以大量機械和肉身結合的與類似的科幻設定,探討人類之所以為人類的意義。除故事本身外,其未來世界與格鬥方面的設定,以及漫畫呈現的作畫技巧,亦相當傑出。

我承認裡面的情節並不適合小孩子看,但是嫌犯是成年人耶,要把這個錯誤歸咎到分級制度有誤也太可笑了吧!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UML]學習筆記-循序圖型(Sequence Diagrams)-8

定義 如果說之前提到的物件圖型是描述一個時間點的系統運作的樣子(memory snapshot),那麼循序圖型就是表示系統要做某件事情的那段時間內,運作的樣子(一個連續的過程)。 循序圖的重點是在描述一件事情,以及系統要完成這件事情的一連串動作,也是一種軟體系統運作的動態圖型。 上圖就是一個循序圖型,而有下圖的解析。循序圖會以做的動作(任務)出發,並列出所以參與到的物件/類別。接下來由上到下就是動作與物件彼此間的順序運作關係。下圖可以清楚展示出物件與類別/任務的互動關係。 循序圖組成的元素 有以下元素組成 -物件節點(Object Node) -生命線(Lifeline) -活化區塊(Activation Box) -訊息(Message) -內部訊息 -解構物件 -迴圈 要建構循序圖,必須要確定要描述的任務為何。 確定任務後,就要列出任務會用到的物件(即為物件節點)。 物件節點 ***************************************************** public class TestThermos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HotWaterContainer h = new HotWaterContainer( 2 );          CoolWaterContainer c = new CoolWaterContainer( 50 );          ThermosGui g = new ThermosGui();          Thermos t = new Thermos(h, c, g);   ...

[UML]學習筆記-狀態圖型(Statechart Diagrams)-10

定義 狀態圖型主要會應用到軟體系統中,某項任務的生命週期。任務的生命週期中,會有不同的狀態,藉由不同狀態的檢視,可以去檢查任務是否有未考慮的情況或是邏輯的謬誤。 上圖就是表示一個執行緒的生命週期,還有它本身的狀態變化。 另外,狀態的數量必須是有限的。 組成元素 狀態節點(State node) 狀態圖型主要使用兩個特定的符號來表示生命週期的開始與結束。 初始狀態(Initial State),使用實心黑色的圓形。 結束狀態(Final State),使用實心黑色的圓形,外層再包一圈空心的圓形。 除了開始和結束外,狀態節點就是表示生命週期的某一種狀態,它的節點內容包含兩個部分。 名稱區格(Name Compartment) 內部轉換區格(Internal Transition Compartment) 通常內部轉換區格會因簡化而省略。 下圖就是含有內部轉換區格的狀態圖型 接下來仔細解釋名稱區格以及內部轉換區格的定義 名稱區格 名稱區格的文字表示生命週期中的一個狀態,UML的規定並非必填,如果沒有填寫就稱為匿名狀態。 內部轉換區格 內部轉換區格主要用來表示狀態節點內部的轉換狀況,這個地方使用四個標籤來說明進入狀態節點後到離開狀態節點時,狀態節點內會做哪些動作。 entry: 進入狀態節點的動作 exit: 離開狀態節點時的動作 do: 停留在此狀態節點時執行的動作 自訂標籤: 使用下列格式來自訂標籤與動作 其實跟其他標籤格式差不多,除了標籤名稱外,就是有參數可以去填寫。 轉換(Transition) 在狀態圖型中,兩個狀態節點間的標示就稱為「轉換」,用來表示狀態節點間如何轉換過去的。 轉換標示的格式如下。 事件名稱: 通常會是物件/類別的方法名稱 參數: 可選擇性的宣告,就是傳遞給事件的參數 條件: 可選擇性地宣告,用來表示狀態轉換的條件 這邊用個修改紀錄的的狀態圖來做例子。 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到[update record]的狀態可以經過update的事件後,來到達下一個狀態[record updated] 子狀態(Sub-State) 從之前開飲機的例子來說,狀態圖可以如下圖。 ...

[UML]學習筆記-活動圖型(Activity Diagrams)-11(全系列結束)

定義 活動圖型是用來顯示軟體系統中特定的活動情形,和其他圖型最大的差異,就是它專注在「活動」上面,而不會去理會物件、類別相關的問題。 因此,活動圖型只關心活動的開始、過程、與結束,使用一般流程圖的方式來繪製就可以了。 譬如一個偵測溫度到自動加溫的活動流程。 活動圖型的用途 針對循序圖型中比較複雜的訊息傳遞加以說明 顯示狀態圖裡面較複雜的狀態轉換事件 說明合作圖型裡面的訊息 圖型組成的元素 活動圖型由下列的基本元素組成。 狀態與活動(State and Activity) 轉換(Transition) 分支(Branch) 分歧與結合(Fork and Join) 水道(Swimlane) 狀態與活動 狀態元素其實和狀態圖型中的開始與結束狀態是相同的,而活動則是圓角矩形來表示。 上圖如果轉成程式碼會是下面的樣子 轉換 轉換主要是一個箭號,用來連結活動圖型中的狀態與活動。只有在分支出來的箭頭才會在上面加上說明或是條件。 分支 分支會根據判斷式而導向不同的活動,分支後的轉換就需要加上說明或是條件。 水道 活動圖型中,活動流程可能很單純在一個方法或類別中就完成了,但是也有可能是由不同的角色去一起完成流程。 下圖是一個聊天的程式。 圖中,以Mary發訊息給[Chat Server]的流程來說,就需要使用不同的「水道」來區分不同角色所負責的活動。 水道也可以使用行為者標記來表示角色,這樣可以讓活動圖型更加清楚。像下圖就是是客戶去購買產品的活動流程。裡面的角色就包含了[客戶]、[服務中心]、以及[訂單系統] 分歧與結合 以聊天程式的客戶端來說,其實有同時執行兩個執行緒,一個是sender,用來傳送訊息,一個是receiver,用來接收chat server回傳的訊息,因此可以使用Fork來顯示這種同時進行的活動 在圖中,分岐的表示是使用一條粗黑線來分成兩個執行緒所做的事情。 結合的部分,就是要把分歧的活動再次結合成一個活動的表示方式。 上圖的計算機就是一個結合的典型例子,它裏頭的活動運作的加減乘除活動之後,均會顯示在一個統一的活動(螢幕顯示)上。 程式碼的...